母親節產品優惠活動只到5/13
還沒囤貨的美人請加緊腳步~
目前商品貨量只到三分之一,會先通知提早下單的美人來取貨唷
請私訊我們加曼馨Line群組訂購優惠,所有第一手優惠都在群組裡,請把握機會
ㄧ年只有ㄧ次
貝療美醫妍商品每年年終都會來ㄧ次商品特會
第一瓶原價
第二瓶半價(同商品)
2瓶為一單位亦即同商品2、4、6、8⋯已此類推~半價
親愛美人們~歡迎請進入參覽
如有不了解地方可以私訊喔!
我們會盡快回覆妳~
記錄 1 到 共
隨著「7月5日大災難」預言的腳步接近,加上近期日本鹿兒島外海的吐噶喇群島(トカラ列島)地震不斷,如今累積超過800次,日本氣象廳示警近期防範強烈地震,也讓不少民眾想起2011年311大地震前,也曾出現類似的連續震動,也讓日本民眾對於「吐噶喇法則」更加關注,擔憂是否為下一場強震的前兆。今(2)日凌晨至今當地又發生超過30次地震,最大規模5.0,不過面對這一系列地震,日本專家表示,這系列地震與南海海槽、7/5預言無關。
日本時間今(2)日凌晨4時32分,鹿兒島又發生規模5.0地震,最大震度5弱,當地時間上午8時34分,鹿兒島又發生規模2.6地震,最大震度2級。截至7月2日上午9時14分,吐噶喇群島近海今天就發生超過30次地震,而若從上個月21日算起,至今已觀測到超過840次震度1級以上地震。
網路上也盛傳所謂「吐噶喇規律」,是指吐噶喇群島在短時間內多次發生地震後,日本本土隨後出現強震的現象。例如:2000年9月吐噶喇地震37次後,10月6日鳥取縣發生規模7.3強震;2003年吐噶喇連震9次,9月26日就發生十勝沖7.1大地震;2011年1月至3月間吐噶喇地區共震27次,最後引發3月11日規模9.0的東日本大震災。之後的2016熊本地震與2018大阪北部地震等,也都曾被指出有「吐噶喇前震」現象。
不過據日本《朝日新聞》報導,日本熊本大學副教授、海洋火山學專家指出,從震源位置、深度來看,這系列地震屬於例行性群發地震,是地質特性所導致的,與7月5日大災難預言、吐噶喇規律、南海海槽地震無關。
橫瀨久芳表示,吐噶喇群島是琉球弧的一部分,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,屬於火山活動頻繁區,且這裡的奄美海台整塊隨板塊一起俯衝,導致撞擊地殼時容易累積應力,是全球罕見的「易震區」,指要一釋放壓力就容易引發群地震。
橫瀨久芳透露,依照過去的經驗,吐噶喇群島的群發地震會持續3週,通常最開始5天最為密集,接著進入第二階段,約1週後出現較大規模地震,同樣持續1週,而波地震從6月27日進入第二階段,因此橫瀨久芳提醒,7月10日前後仍要注意規模6、震度5級左右的地震。
轉自此處
氣象署表示,今天(1日)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,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,14縣市高溫特報,台北巿今天體感溫度預估高達攝氏41度,午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明天天氣如何?氣象署指出,明天到周四(2日到3日)受太平洋高壓影響,天氣更加穩定且炎熱。
對流雲系發展旺盛,易有短延時強降雨,今日恆春半島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,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。
各地天氣晴朗炎熱,今日台北市、新北市、彰化縣為橙色燈號,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,請加強注意。桃園市、台中市、南投縣、雲林縣、嘉義市、嘉義縣、台南市、高雄市、屏東縣、花蓮縣、金門縣為黃色燈號,請注意。
氣象署資料顯示,未來一周高溫炎熱,台北市本周體感溫度預估高達39至41度,今天、周四到周日最熱,高達41度,民眾務必多加留意。
今天(1日)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,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,不過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,午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主要在山區降雨機率較高,下午前往山區活動請留意天氣的變化;氣溫方面,各地持續高溫炎熱,白天普遍可來到32~35度,尤其北部地區局部有37度左右發生的機率,中南部近山區、花蓮縱谷局部也可能會來到36度左右或以上,近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,外出請務必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。
氣象署在臉書預報,周四前太平洋高壓影響,高溫炎熱,北部地區留意37度左右高溫發生;近期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為一大低壓帶,有利於熱帶系統發展,但其發展強度、位置及個數有較大不確定性,氣象署將持續密切觀察低壓帶內熱帶系統發展動態。
明天到周四(2日到3日)受太平洋高壓影響,天氣更加穩定且炎熱,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,北部地區有37度左右高溫發生的機率,中南部近山區、花東縱谷及金門局部高溫也可能來到36度左右;降雨方面,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,中午過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仍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其中又以山區降雨機率比平地高。北部26~37度,中南部26~36度,東半部26~33度。
周五到周六(4日到5日)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,太平洋高壓逐漸減弱,台灣附近為弱風環境,南方低壓帶水氣有北移的趨勢,南部地區有不定時零星短暫陣雨,午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;周日到下周一(6日到7日)環境風場轉為偏西南風,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,午後大台北、東北部、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。北部26~36度,中南部25~34度,東北部26~34度,東部及東南部26~33度。
轉自此處
中央氣象署表示,今天(30日)迎風面東南部地區、恆春半島有不定時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,午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天氣持續炎熱,4縣市高溫特報,台北巿今天體感溫度預估高達攝氏39度,周四飆至43度,明天天氣如何?氣象署指出,明天到周四(1日到3日) 太平洋高壓影響,雲少晴朗日曬強,請民眾務必做好防曬。|
風力增強,今日下午至明日晨新北市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(黃色燈號),請注意。
各地天氣高溫炎熱,今日白天台北市、新北市為橙色燈號,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,請加強注意。台南市、高雄市為黃色燈號,請注意。
氣象署資料顯示,未來一周高溫炎熱,台北市本周體感溫度預估高達39至43度,周四最熱,高達43度,民眾務必多加留意。
今天(30日)台灣附近環境為東南風至偏東風,迎風面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不定時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,東部地區亦有零星降雨,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,午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中南部山區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,應留意午後天氣變化,外出要攜帶雨具以備不時之需;氣溫方面,天氣持續炎熱,各地高溫普遍在32~35度,尤其是大台北地區及台南、高雄近山區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,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,外出請做好防曬措施並多補充水分,至於各地低溫約25~27度。
氣象署在臉書預報,今天到周日中午前後炎熱,尤其周二至周四北部高溫達37度,新竹以南地區及山區仍有午後雷陣雨,周一山區有較大雨勢,未來一周是很典型的夏季天氣型態,中午前後感受蠻熱的,務必要做好防曬、防止熱傷害。
明天到周四(1日到3日) 太平洋高壓影響,雲少晴朗日曬強,僅台東恆春零星雨,各地中午前後炎熱,北部高溫達37度,其他地區33~35度,內陸、河谷縱谷氣溫較高,午後局部雷陣雨,中南部地區、竹苗近山區及其他山區要注意。
周五到周日(4日到6日)高壓勢力減弱、台灣水氣略增,南部斷斷續續有零星陣雨,但午後降雨機率較高,其他地區大致多雲到晴,新竹以南、各山區局部午後雷雨,雨區、雨勢擴增,各地高溫約31~36度,高溫略降,但還是很熱;菲律賓東方海面至南海為低壓帶,可能有熱帶系統發展,預報不確定性大,應持續觀察中。
轉自此處
氣象署表示,今天(27日)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,午後西半部、花蓮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各地高溫炎熱,4縣市高溫特報,明天天氣如何?氣象署指出,明天到下周一(28日到30日) 南方雲系北移,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,其他地區為多雲,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。
天氣高溫炎熱,今日白天台南市、高雄市、屏東縣、花蓮縣為橙色燈號,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,請加強注意。
今天台灣附近吹偏東至東南風,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,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不定時局部短暫陣雨,午後西半部、花蓮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,並留意有局部大雨及短延時強降雨發生的機率,當對流發展旺盛時,可能伴隨雷擊及強陣風,局部地區到晚間仍有對流持續發展的機率,請留意天氣的變化並攜帶雨具備用;氣溫方面,各地高溫炎熱,白天普遍可以來到31~34度,尤其南高屏近山區及花蓮縱谷局部地區易有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,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,外出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,至於各地低溫約在24~26度。
前中央氣象局長、YahooTV「天氣多一典」主持人鄭明典,上午7時在臉書發文提到「高層冷心低壓就在台灣正上空」;氣象署說明,冷心低壓常出現在夏秋季節的洋面上空,但是在一般的地面天氣圖上無法看到,因為它躲在大約5公里以上的空中,其中最明顯的位置,約在10公里左右的高空,是個在高空逆時鐘旋轉的渦漩,因為中心溫度較周圍更低,而被稱為冷心低壓,當冷心低壓接近時,高空的溫度將會降低,加大地面到高空的溫差,促使對流發展更旺盛,常使午後雷雨更為劇烈,甚至可能有冰雹出現。
氣象署在臉書預報,明天到下周一南方雲系北移,環境吹偏東至偏南風,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,其他地區為多雲,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。北部25~35度,中南部23~34度,東半部24~33度。
下周二到下周四(1日到3日)太平洋高壓增強,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,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,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。北部25~36度,中南部24~35度,東半部25~34度。下周五到下周日(4日到6日)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,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,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。
氣象署表示,近期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為一大低壓帶,有利於熱帶系統發展,但其發展強度、位置及個數有較大不確定性,氣象署將持續密切觀察低壓帶中熱帶系統發展動態。
轉自此處
旅遊日本要小心!日本北海道出現世界第一危險植物。根據媒體報導指出,北海道大學內發現疑似外來種「大豕草」(學名:Heracleum mantegazzianum;英語:Giant Hogweed)的植物,甚至當地已發現了10株以上,專家說碰接觸大豕草汁液就會出現「巨型水泡」的嚴重發炎反應,碰到眼睛還可能失明。專家提醒,若訪日本時遇到類似植物,千萬不要碰觸或接近。
日本媒體報導指出,北海道大學校園24日疑似發現世界第一危險猛毒植物「大豕草」(另譯:巨型霍格威德),校方馬上封鎖該區域並進行鑑定。當地的植物專家川崎映也貼出民眾手部腫起了巨大水泡的模樣,並呼籲當地民眾要特別小心。
另外,根據《產經新聞》報導,這批「大豕草」,位於札幌市中心北海道大學校園東南側的道路旁,數量超過10株。但是該地點是學生必經之路,也是一般民眾常走的通道,校方已緊急封鎖周邊區域,禁止人員進入。
據報導指出,「大豕草」是產於西亞的多年生植物,樹液含有光敏性物質,若皮膚接觸後暴露於陽光下,可能導致嚴重的皮膚炎、起水泡和留下疤痕,若不慎進入眼睛更可能導致失明。
川崎映表示,從5月初就開始注意到這種植物有些奇怪,「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認錯了,但從葉形、莖上的斑點、毛的附著方式等特徵來看,形態上非常相似。」
轉自此處
腸病毒疫情連續3周上升,疾管署24日公布,國內上周就診人次增至6772人次,升幅超過1成,其中1例重症個案出現7年來首見的急性下肢無力症狀。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觀察,近期腸病毒出現「北升南降」現象,預期接下來重症個案會陸續在北部出現,點名北北基宜桃竹竹苗8縣市要特別留意。
疾管署表示,腸病毒就診人次上周(6月15日至6月21日)升至6772人次,較前周6120人次增加10.7%,已連續3周上升,尚未到流行期。今年累計8例腸病毒重症,其中5例死亡,重症病例數為6年來同期最高。
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,上周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,為中部4歲女童,5月下旬陸續出現咳嗽、流鼻水、發燒、雙腿痠痛、走路變慢、頭痛、無法正常蹲下等症狀,第4度就醫時住院。
該女童疑有橫斷性脊髓炎,且左手和右小腿神經異常,收住加護病房後,通報急性下肢無力,糞便檢出伊科病毒11型,確診為腸病毒重症,治療後已改善,24日出院,將持續復健,女童家人和幼兒園同學均無疑似症狀。這是今年年齡最大的腸病毒重症個案,也是國內7年來首見發生伊科病毒11型併急性下肢無力的案例。
羅一鈞表示,近期腸病毒疫情呈現「北升南降」現象,從就診人次分析,高屏區已過了高峰,有下降趨勢。他分析,相較南部,北部氣溫近期才開始升溫,導致腸病毒活躍度提高。目前台北、新北、基隆、宜蘭、桃園、新竹縣市及苗栗等8縣市,就診人次均有上升現象,先前重症個案都發生在高雄等南部地區,代表接下來北部可能會陸續出現重症個案,是最要注意的地區。
轉自此處